WebAssembly(简称 WASM)是一种以安全有效的方式运行可移植程序的新兴 Web 技术,下面是引用 MDN 上对它的定义

WebAssembly 是一种新的编码方式,可以在现代的网络浏览器中运行 - 它是一种低级的类汇编语言,具有紧凑的二进制格式,可以接近原生的性能运行,并为诸如 C/C++ 等语言提供一个编译目标,以便它们可以在 Web 上运行。它也被设计为可以与 JavaScript 共存,允许两者一起工作。

也就是说,无论你使用的是哪一种语言,我们都可以将其转换为 WebAssembly 格式,并在浏览器中以原生的性能运行。WebAssembly 的开发团队来自 Mozilla、Google、Microsoft 和 Apple,分别代表着四大网络浏览器 Firefox、Chrome、Microsoft Edge 和 Safari,从 2017 年 11 月开始,这四大浏览器就开始实验性的支持 WebAssembly。当时 WebAssembly 还没有形成标准,这么多的浏览器开发商对某个尚未标准化的技术 达成如此一致的意见,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可以看出这绝对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技术,被号称为 the future of web development

four-browsers.png

WebAssembly 在 2019 年 12 月 5 日被万维网联盟(W3C)推荐为标准,与 HTML,CSS 和 JavaScript 一起,成为 Web 的第四种语言。

WebAssembly 之前的历史

JavaScript 诞生于 1995 年 5 月,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当时刚加入网景的 Brendan Eich 仅仅花了十天时间就开发出了 JavaScript 语言。开发 JavaScript 的初衷是为 HTML 提供一种脚本语言使得网页变得更动态,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什么浏览器兼容性、安全性、移植性这些东西,对性能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随着 Web 技术的发展,网页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远不止简单的文本信息,而是包括了更多的高性能图像处理和 3D 渲染等方面,这时,JavaScript 的性能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于是,如何让 JavaScript 执行的更快,变成了各大浏览器生产商争相竞逐的目标。

浏览器性能之战

这场关于浏览器的性能之战在 2008 年由 Google 带头打响,这一年的 9 月 2 日,Google 发布了一款跨时代的浏览器 Chrome,具备简洁的用户界面和极致的用户体验,内置的 V8 引擎采用了全新的 JIT 编译(Just-in-time compilation,即时编译)技术,使得浏览器的响应速度得到了几倍的提升。次年,Apple 发布了他们的浏览器新版本 Safari 4,其中引入新的 Nitro 引擎(也被称为 SquirrelFish 或 JavaScriptCore),同样使用的是 JIT 技术。紧接着,Mozilla 在 Firefox 3.5 中引入 TraceMonkey 技术,Microsoft 在 2011 年也推出 Chakra) 引擎。

使用 JIT 技术,极大的提高了 JavaScript 的性能。那么 JIT 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知道,JavaScript 是解释型语言,因此传统的 JavaScript 引擎需要逐行读取 JavaScript 代码,并将其翻译成可执行的机器码。很显然这是极其低效的,如果有一段代码需要执行上千次,那么 JavaScript 引擎也会傻傻的翻译上千次。JIT 技术的基本思路就是缓存,它将执行频次比较高的代码实时编译成机器码,并缓存起来,当下次执行到同样代码时直接使用相应的机器码替换掉,从而获得极大的性能提升。另外,对于执行频次非常高的代码,JIT 引擎还会使用优化编译器(Optimising Compiler)编译出更高效的机器码。关于 JIT 技术的原理可以参考 A crash course in just-in-time (JIT) compilers 这篇文章。

JIT 技术推出之后,JavaScript 的性能得到了飞速提升:

jit-performance.png

随着性能的提升,JavaScript 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Web 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图片、视频、游戏,等等等等,甚至有人将 JavaScript 用于后端开发(Node.js)。不过 JIT 也不完全是 “性能银弹”,因为通过 JIT 优化也是有一定代价的,比如存储优化后的机器码需要更多的内存,另外 JIT 优化对变量类型非常敏感,但是由于 JavaScript 动态类型 的特性,用户代码中对某个变量的类型并不会严格固定,这时 JIT 优化的效果将被大打折扣。比如下面这段简单的代码:

function arraySum(arr) {
  var sum = 0;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sum += arr[i];
  }
}

假设 JIT 检测到 sum += arr[i]; 这行代码被执行了很多次,开始对其进行编译优化,它首先需要确认 sumarriarr[i] 这些变量的类型,如果 arr[i]int 类型,这就是整数相加的操作,但如果 arr[i]string 类型,这又变成了字符串拼接的操作,这两种情况编译成的机器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 JIT 引擎会先根据代码执行情况假设变量为某种类型,然后再进行优化,当执行时会对类型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类型不同时,这个 JIT 优化将被作废,这个过程叫做 去优化(deoptimization,或者 bailing out)。假如用户写出这样的代码:

arr = [1, "hello"];

JavaScript 这种动态类型的特点对 JIT 引擎是非常不友好的,反复的优化和去优化不仅无法提高性能,甚至会有副作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JIT 的效果往往没有那么显著,通过 JIT 的优化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但是日益丰富的 Web 内容对 JavaScript 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 3D 游戏,这些游戏在 PC 上跑都很吃力,更别说在浏览器里运行了。如何让 JavaScript 执行地更快,是摆在各大浏览器生产商面前的一大难题,很快,Google 和 Mozilla 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Google 的 NaCl 解决方案

Google 在 2008 年开源了 NaCl 技术,并在 2011 年的 Chrome 14 中正式启用。NaCl 的全称为 Native Client,这是一种可以在浏览器中执行原生代码(native code)的技术,听起来很像是 Microsoft 当时所使用的 ActiveX 技术,不过 ActiveX 由于其安全性一直被人所诟病。而 NaCl 定义了一套原生代码的安全子集,执行于独立的沙盒环境之中,并通过一套被称为 PPAPI(Pepper Plugin API)的接口来和 JavaScript 交互,避免了可能的安全问题。NaCl 采取了和 JIT 截然不同的 AOT 编译(Ahead-of-time compilation,即提前编译)技术,所以在性能上的表现非常突出,几乎达到了和原生应用一样的性能。不过由于 NaCl 应用是 C/C++ 语言编写的,与 CPU 架构强关联,不具有可移植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以及编译,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痛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ogle 在 2013 年又推出了 PNaCl 技术(Portable Native Client),PNaCl 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 LLVM IR(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来分发应用,而不是直接分发原生代码,LLVM IR 也被称为 Bitcode,它是一种平台无关的中间语言表示,实现了和 Java 一样的目标: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PNaCl 这项技术是非常超前的,它的核心理念和如今的 WebAssembly 如出一辙,只不过它出现的时机不对,当时很多人都对在浏览器中执行原生代码持怀疑态度,担心可能出现和 ActiveX 一样的安全问题,而且当时 HTML5 技术正发展的如火如荼,人们都在想着如何从浏览器中移除诸如 Flash 或 Java Applet 这些 JavaScript 之外的技术,所以 PNaCl 技术从诞生以来,一直不温不火,尽管后来 Firefox 和 Opera 等浏览器也开始支持 NaCl 和 PPAPI,但是一直无法得到普及(当时的 IE 还占领着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 WebAssembly 技术的发展,Google Chrome 最终在 2018 年移除了对 PNaCl 的支持,决定全面拥抱 WebAssembly 技术。

Mozilla 的 asm.js 解决方案

2010 年,刚刚加入 Mozilla 的 Alon Zakai 在工作之余突发奇想,能不能将自己编写的 C/C++ 游戏引擎运行在浏览器上?当时 NaCl 技术还没怎么普及,Alon Zakai 一时之间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技术方案。好在 C/C++ 是强类型语言,JavaScript 是弱类型语言,所以将 C/C++ 代码转换为 JavaScript 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Alon Zakai 于是便开始着手编写这样的一个编译器,Emscripten 便由此诞生了!

Emscripten 和传统的编译器很类似,都是将某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不过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编译器是将一种语言编译成某种 low-level 的语言,比如将 C/C++ 代码编译成二进制文件(机器码),这种编译器被称为 Compiler;而 Emscripten 是将 C/C++ 代码编译成和它 same-level 的 JavaScript 代码,这种编译器被称为 Transpiler 或者 Source to source compiler

Emscripten 相比于 NaCl 来说兼容性更好,于是很快就得到了 Mozilla 的认可。之后 Alon Zakai 被邀请加入 Mozilla 的研究团队并全职负责 Emscripten 的开发,以及通过 Emscripten 编译生成的 JavaScript 代码的性能优化上。在 2013 年,Alon Zakai 联合 Luke Wagner,David Herman 一起发布了 asm.js 规范,同年,Mozilla 也发布了 Firefox 22,并内置了新一代的 OdinMonkey 引擎,它是第一个支持 asm.js 规范的 JavaScript 引擎。

asm.js 的思想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在 JavaScript 中使用类型明确的参数,并通过 TypedArray 取消了垃圾回收机制,这样可以让 JIT 充分利用和优化,进而提高 JavaScript 的执行性能。比如下面这样一段 C 代码:

int f(int i) {
  return i + 1;
}

使用 Emscripten 编译生成的 JavaScript 代码如下:

function f(i) {
  i = i|0;
  return (i + 1)|0;
}

通过在变量和返回值后面加上 |0 这样的操作,我们明确了参数和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当 JIT 引擎检测到这样的代码时,便可以跳过语法分析和类型推断这些步骤,将代码直接转成机器语言。据称,使用 asm.js 能达到原生代码 50% 左右的速度,虽然没有 NaCl 亮眼,但是这相比于普通的 JavaScript 代码而言已经是极大的性能提升了。而且我们可以看出 asm.js 采取了和 NaCl 截然不同的思路,asm.js 其实和 JavaScript 没有区别,它只是 JavaScript 的一个子集而已,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 JIT 的最大功效,而且能兼容所有的浏览器。

但是 asm.js 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由于它还是和 JavaScript一样是文本格式,因此加载和解析都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这被称为慢启动问题;其次,asm.js 除了在变量后面加 |0 之外,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标注代码:

asmjs.png

很显然,这让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都变的很差;最后,仍然是性能问题,通过 asm.js 无论怎么优化最终生成的都还是 JavaScript 代码,性能自然远远比不上原生代码;因此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技术方案。

其他解决方案

除了 NaCl 和 asm.js,实际上还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要么夭折,要么被迫转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Google 发明的 Dart 语言,Dart 语言的野心很大,它最初的目的是要取代 JavaScript 成为 Web 的首选语言,为此 Google 还开发了一款新的浏览器 Dartium,内置 Dart 引擎可以执行 Dart 程序,而且对于不支持 Dart 程序的浏览器,它还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将 Dart 转换为 JavaScript。这一套组合拳可谓是行云流水,可是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不仅很难得到用户的承认,而且也没得到其他浏览器的认可,最终 Google 在 2015 年取消了该计划。目前 Dart 语言转战移动开发领域,比如跨平台开发框架 Flutter 就是采用 Dart 开发的。

WebAssembly = NaCl + asm.js

随着技术的发展,Mozilla 和 Google 的工程师出现了很多次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汲取 NaCl 和 asm.js 两者的优点,双方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

  • 和 NaCl/PNaCl 一样,基于二进制格式,从而能够被快速解析,达到原生代码的运行速度;
  • 和 PNaCl 一样,依赖于通用的 LLVM IR,这样既具备可移植性,又便于其他语言快速接入;
  • 和 asm.js 一样,使用 Emscripten 等工具链进行编译;另外,Emscripten 同时支持生成 asm.js 和二进制格式,当浏览器不兼容新的二进制格式时,asm.js 可以作为降级方案;
  • 和 asm.js 一样,必须以非常自然的方式直接操作 Web API,而不用像 PNaCl 一样需要处理与 JavaScript 之间的通信;

这个技术方案在 2015 年正式命名为 WebAssembly,2017 年各大浏览器生产商纷纷宣布支持 WebAssembly,2019 年 WebAssembly 正式成为 W3C 标准,一场关于浏览器的性能革命已经悄然展开。

wasm-performance.png

WebAssembly 入门示例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WebAssembly 是一种通用的编码格式,并且已经有很多编程语言支持将源码编译成这种格式了,官方的 Getting Started 有一个详细的列表。这一节我们就跟着官方的教程实践一下下面这三种语言:

将 C/C++ 程序编译成 WebAssembly

首先我们参考 Emscripten 的官方文档 上的步骤下载并安装 Emscripten SDK,安装完成后通过下面的命令检查环境是否正常:

$ emcc --check
emcc (Emscripten gcc/clang-like replacement + linker emulating GNU ld) 3.1.24 (68a9f990429e0bcfb63b1cde68bad792554350a5)
shared:INFO: (Emscripten: Running sanity checks)

环境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将 C/C++ 的代码编译为 WebAssembly 了。写一个简单的 Hello World 程序 hello.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然后使用 emcc 进行编译:

$ emcc hello.c -o hello.html

上面这个命令会生成三个文件:

  • hello.wasm - 这就是生成的 WebAssembly 二进制字节码文件
  • hello.js - 包含一段胶水代码(glue code)通过 JavaScript 来调用 WebAssembly 文件
  • hello.html - 方便开发调试,在页面上显示 WebAssembly 的调用结果

我们不能直接用浏览器打开 hello.html 文件,因为浏览器不支持 file:// 形式的 XHR 请求,所以在 HTML 中无法加载 .wasm 等相关的文件,为了看到效果,我们需要一个 Web Server,比如 Nginx、Tomcat 等,不过这些安装和配置都比较麻烦,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快速启动一个 Web Server。

比如通过 npm 启动一个本地 Web Server:

$ npx serve .

或者使用 Python3 的 http.server 模块:

$ python3 -m http.server

访问 hello.html 页面如下:

hello-html.png

可以看到我们在 C 语言中打印的 Hello World 成功输出到浏览器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将 C 语言中的函数暴露出来给 JavaScript 调用。默认情况下,Emscripten 生成的代码只会调用 main() 函数,其他函数忽略。我们可以使用 emscripten.h 中的 EMSCRIPTEN_KEEPALIVE 来暴露函数,新建一个 greet.c 文件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mscripten/emscripten.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ifdef __cplusplus
#define EXTERN extern "C"
#else
#define EXTERN
#endif

EXTERN EMSCRIPTEN_KEEPALIVE void greet(char* name) {
    printf("Hello, %s!\n", name);
}

上面的代码定义了一个 void greet(char* name) 函数,为了让这个函数可以在 JavaScript 中调用,编译时还需要指定 NO_EXIT_RUNTIMEEXPORTED_RUNTIME_METHODS 参数,将 ccall 导出来:

$ emcc -o greet.html greet.c -s NO_EXIT_RUNTIME=1 -s EXPORTED_RUNTIME_METHODS=ccall

greet.html 文件和上面的 hello.html 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在该文件中加几行代码来测试我们的 greet() 函数,首先加一个按钮:

<button id="mybutton">Click me!</button>

然后为它添加点击事件,可以看到 JavaScript 就是通过上面导出的 ccall 来调用 greet() 函数的: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const result = Module.ccall(
    "greet",         // name of C function
    null,            // return type
    ["string"],      // argument types
    ["WebAssembly"]  // arguments
  );
});

除了 ccall,我们还可以使用 -s EXPORTED_RUNTIME_METHODS=ccall,cwrap 同时导出 ccallcwrap 函数。ccall 的作用是直接调用某个 C 函数,而 cwrap 是将 C 函数编译为一个 JavaScript 函数,并可以反复调用,这在正式项目中更实用。

点击这个按钮,可以在页面和控制台上都看到 greet() 函数打印的内容:

greet-html.png

将 Rust 程序编译成 WebAssembly

首先按照官方文档 安装 Rust,安装包含了一系列常用的命令行工具,包括 rustuprustccargo 等,其中 cargo 是 Rust 的包管理器,可以使用它安装 wasm-pack

$ cargo install wasm-pack

wasm-pack 用于将 Rust 代码编译成 WebAssembly 格式,不过要注意它不支持 bin 项目,只支持 lib 项目,所以我们通过 --lib 来创建项目:

$ cargo new --lib rust-demo
     Created library `rust-demo` package

打开 ./src/lib.rs,输入以下代码:

use wasm_bindgen::prelude::*;

#[wasm_bindgen]
extern {
    pub fn alert(s: &str);
}

#[wasm_bindgen]
pub fn greet(name: &str) {
    alert(&format!("Hello, {}!", name));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 wasm-bindgen 这个工具,它实现了 JavaScript 和 Rust 之间的相互通信,关于它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 《The wasm-bindgen Guide》 这本电子书。我们首先通过 extern 声明了一个 JavaScript 中的 alert() 函数,然后我们就可以像调用正常的 Rust 函数一样调用这个外部函数。下面再通过 pub fngreet() 函数暴露出来,这样我们也可以从 JavaScript 中调用这个 Rust 函数。

接着修改 ./Cargo.toml 文件,添加如下内容:

[lib]
crate-type = ["cdylib"]

[dependencies]
wasm-bindgen = "0.2"

其中 crate-type = ["cdylib"] 表示生成一个 动态系统库。使用 wasm-pack 进行构建:

$ wasm-pack build --target web

这个命令会生成一个 pkg 目录,里面包含了 wasm 文件和对应的 JavaScript 胶水代码,这和上面的 emcc 结果类似,不过并没有生成相应的测试 HTML 文件。我们手工创建一个 index.html 文件,内容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US">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hello-wasm example</title>
  </head>
  <body>
    <script type="module">
      import init, { greet } from "./pkg/rust_demo.js";
      init().then(() => {
        greet("WebAssembly");
      });
    </script>
  </body>
</html>

然后启动一个 Web Server,并在浏览器中打开测试页面:

rust-demo-html.png

我们成功在浏览器中调用了使用 Rust 编写的 greet() 函数!

将 Go 程序编译成 WebAssembly

首先确保你已经 安装了 Go

$ go version
go version go1.19 linux/amd64

使用 go mod init 初始化模块:

$ mkdir go-demo && cd go-demo
$ go mod init com.example

新建一个 main.go 文件: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fmt.Println("Hello, WebAssembly!")
}

使用 go build 可以将它编译成可执行文件,通过在命令之前指定 GOOS=js GOARCH=wasm 可以将它编译成 WebAssembly 文件:

$ GOOS=js GOARCH=wasm go build -o main.wasm

和上面的 C 语言或 Rust 语言的例子一样,为了测试这个 main.wasm 文件,我们还需要 JavaScript 胶水代码和一个测试 HTML 文件。Go 的安装目录下自带了一个 wasm_exec.js 文件,我们将其拷贝到当前目录:

$ cp "$(go env GOROOT)/misc/wasm/wasm_exec.js" .

然后创建一个 index.html 文件(也可以直接使用 Go 自带的 wasm_exec.html 文件):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script src="wasm_exec.js"></script>
      <script>
        const go = new Go();
        WebAssembly.instantiateStreaming(fetch("main.wasm"), go.importObject).then((result) => {
          go.run(result.instance);
        });
      </script>
  </head>
  <body></body>
</html>

启动 Web Server 后在浏览器中打开该页面:

go-demo-html.png

在控制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程序运行的结果了。

除了在浏览器中测试 WebAssembly 文件,也可以使用 Go 安装目录自带的 go_js_wasm_exec 工具来运行它:

$ $(go env GOROOT)/misc/wasm/go_js_wasm_exec ./main.wasm
Hello, WebAssembly!

或者 go run 时带上 -exec 参数来运行:

$ GOOS=js GOARCH=wasm go run -exec="$(go env GOROOT)/misc/wasm/go_js_wasm_exec" .
Hello, WebAssembly!

运行这个命令需要安装 Node.js v12 以上的版本,打开 go_js_wasm_exec 文件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就是执行 node wasm_exec_node.js 这个命令。

上面的例子是直接在 JavaScript 中执行 Go 程序,如果我们需要将 Go 中的函数导出给 JavaScript 调用,可以通过 syscall/js 来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
    "syscall/js"
)

func addFunction(this js.Value, p []js.Value) interface{} {
    sum := p[0].Int() + p[1].Int()
    return js.ValueOf(sum)
}

func main() {
    js.Global().Set("add", js.FuncOf(addFunction))
    select {} // block the main thread forever
}

注意在 main() 函数中我们使用 select {} 将程序阻塞住,防止程序退出,否则 JavaScript 在调用 Go 函数时会报下面这样的错误:

wasm_exec.js:536 Uncaught Error: Go program has already exited
    at globalThis.Go._resume (wasm_exec.js:536:11)
    at wasm_exec.js:549:8
    at <anonymous>:1:1

由于 add 函数是直接添加到 js.Global() 中的,我们可以直接通过 window.add 来访问它:

go-add-html.png

js.Global()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Go 和 JavaScript 之间的桥梁,我们不仅可以将 Go 函数暴露给 JavaScript 调用,甚至可以通过 js.Global() 来操作 DOM:

func hello(this js.Value, args []js.Value) interface{} {
    doc := js.Global().Get("document")
    h1 := doc.Call("createElement", "h1")
    h1.Set("innerText", "Hello World")
    doc.Get("body").Call("append", h1)
    return nil
}

除了官方的 go build 可以将 Go 程序编译成 WebAssembly 文件,你也可以尝试使用 TinyGo,这是 Go 语言的一个子集实现,它对 Go 规范做了适当的裁剪,只保留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库,这让它成为了一种更加强大和高效的语言,你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运行它(比如很多物联网设备)。另外,使用 TinyGo 编译 WebAssembly 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编译出来的文件比 Go 官方编译出来的文件小得多(上面的例子中 C/C++ 或 Rust 编译出来的 wasm 文件只有 100~200K,而 Go 编译出来的 wasm 文件竟然有 2M 多)。

WebAssembly 文本格式

上面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编程语言来体验 WebAssembly,学习了如何编译,以及如何在浏览器中使用 JavaScript 调用它。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由于 wasm 文件是二进制格式,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黑盒的,不像 JavaScript 是纯文本的,我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浏览器自带的开发者工具对其进行调试,而 wasm 如果调用出问题,我们将很难排查。实际上,WebAssembly 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它不仅具有 二进制格式,而且还有一种类似于汇编语言的 文本格式,方便用户查看、编辑和调试。

下面是 WebAssembly 文本格式的一个简单例子:

(module
  (func $add (param $lhs i32) (param $rhs i32) (result i32)
    local.get $lhs
    local.get $rhs
    i32.add)
  (export "add" (func $add))
)

WebAssembly 代码中的基本单元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一个大的 S-表达式 来表示,S-表达式是一种嵌套结构,实际上它是树的一种表示形式。上面的代码首先通过 (module) 定义了一个模块,然后模块中使用 (func $add (param $lhs i32) (param $rhs i32) (result i32)) 定义了一个 add() 函数,这个 S-表达式转换为比较好理解的形式就是 i32 add(i32 lhs, i32 rhs),最后通过 (export "add" (func $add)) 将该函数暴露出来,关于这段代码的详细解释可以参考 Mozilla 官方文档中的 Understanding WebAssembly text format

我们将上面的代码保存到 add.wat 文件中,并通过 WABT 工具包(The WebAssembly Binary Toolkit)中的 wat2wasm 将其转换为 wasm 格式:

$ wat2wasm add.wat -o add.wasm

使用下面的 JavaScript 脚本加载 wasm 并调用 add() 函数:

fetchAndInstantiate('add.wasm').then(function(instance) {
    console.log(instance.exports.add(1, 2));  // "3"
});

// fetchAndInstantiate() found in wasm-utils.js
function fetchAndInstantiate(url, importObject) {
    return fetch(url).then(response =>
    response.arrayBuffer()
    ).then(bytes =>
    WebAssembly.instantiate(bytes, importObject)
    ).then(results =>
    results.instance
    );
}

将这段 JavaScript 脚本放在一个 HTML 文件中,然后启动 Web Server 访问,可以看到控制台输出了 3,也就是 add(1, 2) 的结果,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 Chrome 提供的 开发者工具对 wasm 文件进行调试

wasm-debug.png

参考

  1. WebAssembly 官网
  2. WebAssembly | MDN
  3. WebAssembly 中文网
  4. WebAssembly Design Documents
  5. WebAssembly Specification
  6. WebAssembly - 维基百科
  7. asm.js 和 Emscripten 入门教程
  8. 浏览器是如何工作的:Chrome V8 让你更懂JavaScript
  9. WebAssembly完全入门——了解wasm的前世今身
  10. 浅谈WebAssembly历史
  11. A cartoon intro to WebAssembly Articles
  12. 一个白学家眼里的 WebAssembly
  13. 使用 Docker 和 Golang 快速上手 WebAssembly
  14. 如何评论浏览器最新的 WebAssembly 字节码技术?
  15. 如何看待 WebAssembly 这门技术?
  16. 系统学习WebAssembly(1) —— 理论篇
  17. 快 11K Star 的 WebAssembly,你应该这样学
  18. WebAssembly 与 JIT
  19. WebAssembly 初步探索
  20. WebAssembly 實戰 – 讓 Go 與 JS 在瀏覽器上共舞

更多

在非浏览器下运行 WebAssembly

WebAssembly 最早只应用于 Web 浏览器中,但鉴于它所拥有 可移植、安全及高效 等特性,WebAssembly 也被逐渐应用在 Web 领域之外的一些其他场景中,并为此提出了一项新的接口标准 —— WASI(WebAssembly System Interface)

要让 WebAssembly 跑在非 Web 环境下,我们必须有一款支持 WASI 接口的运行时(WASI runtime),目前比较流行的有:wasttimewasmerWasmEdge 等,这些运行时提供了不同编程语言的 SDK,可以使得我们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调用 WebAssembly 模块。

使用 WABT 工具包

WABT 工具包中除了上文所使用的 wat2wasm 之外,还提供了很多其他有用的工具: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